刷手机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看到那些打着“9元月租,畅享海量流量”旗号的流量卡广告?是不是瞬间心动,感觉找到了流量自由的密码?别急,今天咱就来扒一扒9块钱月租的流量卡是真的吗?,这9元月租的流量卡到底是不是真如宣传这般美好。

答案:9块钱月租的流量卡不是真的。纯纯套路。
套路一:首充“无底洞”
当你满心欢喜地申请了一张9元月租流量卡,收到卡准备激活开启省钱流量之旅时,却发现必须先进行一笔高额首充,少则50元,多则100元甚至更多。运营商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给你赠送超值话费福利,可实际上呢,这些首充金额往往被拆分成多个月返还,而且还限定了使用条件。
比如说,首充100元,分10个月返还,每月返10元,但这返还的话费只能抵扣套餐外的增值业务费用,像短信费、超出套餐流量后的费用等等,根本不能直接抵当月的月租。这就导致你原本以为的9元月租,在前几个月实际支出远超预期,甚至可能达到二三十元,妥妥的“文字游戏”,让你一步步陷入消费陷阱。
套路二:月租“变脸术”
你以为熬过了首充“坑”,后面就能一直享受9元月租的快乐了?太天真啦!仔细查看那些流量卡的套餐细则,就会发现所谓的9元月租通常都有一个短暂得可怜的优惠期,一般是3个月到6个月不等。一旦优惠期结束,月租瞬间“变脸”,飙升至29元、39元甚至更高,而且不会提前主动告知你。
等到扣费的时候你才惊觉,怎么月租涨了这么多,再去翻看当初办理时那些密密麻麻、字号极小的条款,才发现早已“暗藏玄机”。这时候想要注销,又面临着各种繁琐手续,还可能要支付违约金,真的是进退两难。
套路三:流量“虚胖”
9元月租搭配超大流量,听起来是不是超级划算?但实际到手你会发现,这流量水分大得很。宣传页上写着几十G甚至上百G的流量,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定向流量。这些定向流量被限定只能在特定的几个APP内使用,常见的如腾讯视频、爱奇艺、抖音短视频等。
可咱日常上网冲浪,使用的APP五花八门,一旦打开不在定向范围内的APP,消耗的就是少得可怜的通用流量。往往月初没几天,通用流量就见底了,剩下的定向流量根本派不上用场,只能干瞪眼,无奈地看着手机因流量不足而“断网”,额外花钱购买流量包就成了家常便饭。
套路四:限速“紧箍咒”

就算流量看起来够多,也别高兴得太早,限速问题同样让你头疼不已。很多9元流量卡都打着“不限速”的幌子吸引眼球,但当你当月流量使用达到一定阈值,比如20G或30G后,网速就会被狠狠地限制住。
原本流畅刷视频、秒开网页的快感瞬间消失,变成了看个短视频都要缓冲半天,加载图片一直在转圈的龟速体验。想要恢复网速,要么乖乖掏钱购买价格不菲的提速包,要么就只能等到下个月流量重置,这期间的上网体验简直糟糕透顶。
套路五:隐形扣费“黑手”
除了月租和流量上的套路,一些9元流量卡还暗藏着隐形扣费项目。比如说,自动开通一些莫名其妙的增值服务,像彩铃包月、新闻资讯推送包月等,每个月悄无声息地扣掉几块钱。
还有的会在你使用流量超出套餐一点点时,不按照正常的流量单价计费,而是直接扣取高额的“超额流量费”,一次扣费十几元甚至更多。这些扣费项目往往不会在明显位置告知你,等到账单出来,面对一笔笔不明所以的扣费,你才发现又被坑了一把。
套路六:覆盖盲区多

信号覆盖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。有些小众运营商推出的9元流量卡,虽然价格诱人,但基站建设不完善,在城市的一些偏远角落、地下停车场、电梯间等地方,信号就变得极其微弱甚至直接失联。
更别说去到农村、山区等偏远地区了,那基本就是处于“失联”状态,手机完全变成了一块“板砖”。关键时刻,比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打电话求助,或者正在导航却突然没了信号,真的会让人抓狂不已,这时候流量再多、月租再便宜又有什么用呢?
套路七:注销困难重重
当你终于受够了这些套路,决定注销这张“鸡肋”的9元流量卡时,才发现这是一场新的“噩梦”的开始。首先,线上注销渠道往往形同虚设,按照指引操作半天,最后提示你不符合注销条件,必须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。
等你好不容易请假跑到营业厅,工作人员又以各种理由推脱,不是说系统故障,就是要你补齐之前的欠费(包括那些不明不白的隐形扣费),甚至还要求你提供一系列繁琐的证明材料,如身份证复印件、办卡时的协议单等等。来回折腾好几趟,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就为了注销一张卡,真的是让人苦不堪言。
看到这儿,你们还觉得9元月租的流量卡是真的香饽饽吗?其实,在如今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,运营商们为了吸引用户,确实会推出一些优惠活动,但像这类打着超低月租、超高流量幌子的9元流量卡,背后的套路实在太多。咱们在选择流量卡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,仔细研读套餐条款,多对比几家运营商,不要被一时的低价迷惑,才能真正选到适合自己、性价比高的流量卡,避免陷入这些恼人的消费陷阱,守护好自己的钱包!